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五十二章  (第2/2页)
乳母忙将稚童抱起,连声安慰。    “尔等当心吓坏了小郎君。”上首的太后正与御史大夫郭淮之妻周氏说话,见状,皱眉斥道。    众宫人连声称罪。    周氏笑道:“稚子不晓事,扰了太后。”    太后和蔼地道:“何出此言,宫中难得有幼子,老妇却是羡煞夫人。”说着,让乳母将孩儿抱过来。说来也怪,稚童到了她的怀中,却是不哭了,两眼瞪瞪地看着太后。    太后心中愈加欢喜,抚抚他的小脸,又看看立在周氏身旁的郭卉,对周氏道:“御史大夫好福气,孙儿孙女皆是乖巧。”    周氏谦虚一声,面上不掩笑意。    这时,内侍禀报说皇帝来了。    太后闻言,将稚童交还周氏。殿中众人忙起身,当皇帝的身影出现时,伏拜一地。    皇帝神色平淡,教众人起身,走到太后面前,向她一礼:“儿见过母后。”    “陛下免礼。”太后笑意盈盈,让皇帝过来坐下。    “御史夫人也来了。”皇帝目光落在不远的周氏身上,笑了笑。    周氏忙引着郭卉和乳母下拜行礼。    “老妇近来清闲,便请御史夫人携家中孙儿来叙上一叙。”毕了,太后莞尔地对皇帝说。    “哦?”皇帝看看周氏,又看看她身旁的郭卉,笑意淡淡:“如此甚好。”    太后看看他,转过头去,让内侍引周氏等人入席。少顷,她似忽然想起什么,问皇帝:“听说武威侯明日成婚?”    “正是。”皇帝答道。    太后颔首,却看向周氏,叹道:“论年岁,陛下长于武威侯,如今成家立室,却是武威侯先了一步。”    周氏欠身含笑。    皇帝闻言,亦笑了笑,将旁边一盏茶端起,轻啜不语。    在乐安宫逗留半个时辰,皇帝出来,已近日跌时分了。    “陛下,”这时,徐成走过来,向他禀道:“丞相府又送来七册奏章,请陛下过目。”    皇帝看他一眼,冷冷道:“送回去。”    徐成一讶,犹豫片刻,答道:“诺。”说完,却不走,小声道:“还有一事。”    皇帝看向他。    “大长公主求见。”    皇帝一讶。少顷,他唇边浮起冷笑,颔首:“让她到林苑来见。”    徐成答应。    转身正要离开,却听皇帝又道:“且住。”    徐成回头。    皇帝望着远处宫殿的飞檐,深呼吸一口气,淡淡道:“那些奏章送往紫微宫便是,朕稍后去看。”    徐成面上释然,答应一声,快步地走开了。    午后的日头晒在前额,有些灼人,皇帝皱皱眉。站了一会,他望向几重宫墙那边,只见绿意簇拥。心微微沉下,皇帝掸掸袖口,迈步往御苑走去。    御苑中,林荫繁茂。    皇帝在一处凉殿上坐下,未几,内侍引着一人前来,正是大长公主。皇帝望去,只见她今日妆点清雅,发间仅饰以玉簪,却仍自有一番雍容气度。    “陛下。”大长公主走上凉殿来,向皇帝一礼。    “姑母。”皇帝还礼,面上笑意淡淡。赐席后,皇帝看着她:“不知姑母何事?”    大长公主正襟危坐,含笑道:“自然是有求于陛下。”    “哦?”皇帝看着她,声音缓缓。    大长公主看着他:“吾闻近来朝中不甚安宁。”    皇帝闻言,眉梢微微扬起。    她说得没错,近来朝中可谓暗流涌动。先是几日前,丞相长史何谡上奏弹劾谒者杨铮,言其收受贿赂,列出私匿未报的田产十余处,条条清晰。其后,朝中如刮风一般,弹劾庶族大臣的奏章纷纷呈来,廷尉邹平也赫然在其中。    这些人都是皇帝继位来一手提拔的庶族大臣,几年来,已渐成气候。如今此事,正是摆明了针对于此。    皇帝表情无波:“姑母倒是消息灵通。”    大长公主笑了笑:“却也难怪。这些人出身士庶之家,一朝腾达,见不得财帛也是常事。只是不知陛下可闻,在汝南王的巴郡,士族可如前朝般,高官厚禄享用不尽呢。“    话说到此处,二人间已无可回避。    蝉鸣在树林中声声传来,间而几声鸟语,蝉鸣戛然而止。    皇帝盯着大长公主,却是一笑:“依姑母所见,朕当如何是好。”    大长公主笑意仍然:“陛下如今要的,不过安定二字,可对?”    皇帝没有言语。    “陛下。”大长公主缓缓道:“自古二姓之好,婚义相通。今窦妃早逝,披香殿得孕,岂非定坤之时机?”    皇帝看着她,少顷,忽然笑了起来,好一会,道:“姑母这‘定’字可通得绝妙。”    大长公主回视着他,微笑不语。    皇帝唇角抿起,注视着大长公主的脸,目光深沉如海。    “与虎谋皮,可乎?”只听他低低道。    大长公主容色淡定,眼帘微抬,声音平静:“可与不可,却要看虎的意愿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