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237章:铁路计划  (第3/3页)
并入沈西铁路的‘贝加尔湖’一段。被命名为‘太北铁路’,太是太原府,北是‘北海’,贝加尔湖在古代叫做北海。    第二条是从河套南下到西安,连接到日兰铁路,命名为‘安河铁路’。    这两条铁路支线的回报率一般,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,有人愿意修就修,没人愿意修的话那就赵岩出资修了。    沈西铁路的战略意义是在西伯利亚方面的向西扩张,京轮铁路同样是向西扩张,区别在于一个在北,一个在南。    京汉铁路、粤汉铁路这两条铁路与赵太铁路是相连的,经济战略很强,两条铁路接通后,山东的商品可以直接南下广州,然后从海路运到南洋,同时也有为出兵中南半岛的扩张做准备。    至于其他有经济回报的铁路多得要命,江南地区的铁路基本上没怎么规划,其经济战略意义也是很强的,不过这个留给铁路局陆续规划,相信定然很多人愿意投资。    为了修沈西铁路和京轮铁路,赵岩计划先砸入2000万银元,计划五年内修完,钱什么时候不够就什么时候再加,这些钱理论上可以修完,并且还有剩余,就看劳工能不能抓得到了。    若是劳工能抓得到,成本将大幅度缩减,修铁路最大的成本就是劳动力方面,这就得靠日本劳工和西伯利亚的各‘民族兄弟’了。    此时已经是第四季度,各地的税收情况开始陆续上报,今年正规渠道的财政收入,估计也有去年一般的七八千万两。    特别是在黄金部队到处挖矿的情况下。    …    南洋,在苏步恒和南洋步兵旅的努力下,到九月底,他们已经在南洋彻底站稳脚跟。    苏步恒手上除了18艘军舰外,护卫舰陆续增加到了30艘,强悍的海上力量让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军舰都龟缩着不敢乱来。    在亚洲这个力量薄弱地区拥有绝对海上权威的苏步恒从雅加达出发,前往印度地区继续清剿荷兰人的势力。    很快就将荷兰人完全逐出了押走地区。    荷兰人被撵走了,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更是人心惶惶,特别是南洋步兵旅占据了爪哇岛后,西班牙总督一直都在担忧菲律宾是否能保住。    情况的确是让人担忧的,那个庞大的帝国突然萌生出了强大的扩张**,甚至把爪子伸向了美洲。    而菲律宾离他们简直是近在咫尺,若是这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夺取菲律宾,本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,况且本土就算派兵增援,也胜算极低。    苏步恒在将荷兰人逐出亚洲范围后,开始在各航道开设据点,并拦截过往船只收取路费。    南洋的各航道中,也只剩下一个马六甲还在葡萄牙人的控制之中。    因此马六甲海峡成了苏步恒下一个下手的目标,在这个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的年代,只要有足够的武力,夺取一个战略据点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,什么外交方面基本上无需考虑太多。    而爪哇岛的情况也有很大的进展。    七月本土运来了三万多支新式火枪,同时还有刀剑、板甲数万,南洋步兵旅用这些武器装备了爪哇岛上的华人。    爪哇巡抚已经到达,但目前华人数量还不是那么多,所以暂时保留了东爪哇的国王,等移民陆续增多后,便要开始全面清洗了。    而韩胜则带领南洋步兵旅向西爪哇的伊斯兰国家进攻。    伊斯兰教在亚洲的传播速度很快,这个年代已经在南洋地区成为主要宗教信仰,然而这种宗教是目前山东法律所不允许存在的。    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未来是要进行全面清洗的。    进攻很顺利,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扫平了西爪哇的抵抗,西爪哇国王迅速臣服,整个爪哇岛便控制在了手中。    西爪哇的据点开设了很多,爪哇巡抚在每个城镇都派遣了防守人员,这些士兵很多都是从当地华人中征召的,只有少量的正规军在带领他们。    爪哇岛上的华人在地位上迅速转变,数月间便成了爪哇岛上最具权威的群体,对爪哇土著的镇压每天都在进行。    华人在爪哇岛上的活动都有士兵保护,并且不用交乱七八糟的税种,每户华人皆可以获得土地。而土著要交的税种就多了,比之前荷兰人的还要多。    土著抗税、抗征地,皆会遭致残酷的镇压。    若是原先以南洋步兵旅的兵力是无法完成的,毕竟他们是作战部队而不是防守部队,然而武装了数万名华人之后,情况便不一样了。    爪哇巡抚开下令没收南洋土著的所有武器,每地的士兵天天都有任务,不是镇压就是搜查,要么就是征地和协助爪哇国王的官员征税,征收上的税自然是官府的,爪哇国王现在正吃红薯呢只是进行直接统治不太方便,所以才留着他而已。    对于爪哇巡抚来说,这点税实在太少了。    南洋猴子又懒,又没什么技能。苦劳力又不是苦劳力,服务业又不怎么会,这让他和上下官员都十分厌恶。    每每处理土著暴动,都是简单的三个字…镇压之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