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十二章只虎头狗尾赴会无惧怕  (第1/6页)
    第十二章 只身赴会无惧怕    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临了,月圆人团圆,在扬州城,扬州珠宝店的后院中,此时正洋溢着欢笑。    老阿妈、闻湘、柴琴、柴荣夫妇、米高及金龙山围坐在院中那张石桌旁,一边品茗一边欢叙着。    闻湘他们抵达此地已经八天了,在金龙山的全心指点之下,闻湘及柴琴对于珠宝、古玩、玉饰等物终于有了概念。    她们方才参加金龙山宴请员工之宴,此时,员工已去,他们便边品茗边欢叙,同时欣赏天上的明月。    金龙山滔滔不绝的叙述明月与珠宝有关之典故,不由令闻湘听得悠然神往,频频请教不已!    金龙山一见闻湘不但记忆力超强,悟性更佳,当下顺着他的话意,将自己腹中之经验全部道出。    一个半时辰之后,若阿妈及柴荣夫妇先后回房歇息了,闻湘却仍然专心的思索及发问着。    柴琴听得连连打瞌睡,只好告退回房了。    米高含笑道:“老弟,你准备掏空金兄之底吗?”    “这…抱歉!我情难自禁呀!”    金龙山含笑道:“老弟,我那儿有数本册子,其中记载大内宫廷放天下奇珍异宝,你若有兴趣,不妨瞧瞧!”    “好呀!我可以现在就见识一番吗?”    “可以!请稍候!”    说着,立即朝前行去。    米高忙低声问道:“老弟,你要开夜车阅读吗?”    “是呀!想不到珠宝这门行业还有如此深的学问哩!”    “老弟,你好好的阅读吧!我去歇息了,不过,别太担搁金老板的时间,因为,他明天尚要做生意哩!”    “我会得!晚安!”    “晚安!”    米高刚离去不久,金龙山已经抱着三本册子行来,他一打开首册,立见里面图文并茂,清晰悦目。    “哇cao!好一手丹青工夫,是出自谁的手笔呢?”    “大内礼部白大人,他已经作古,其子孙不肖,致令它流落坊间,被我在偶然之中所购回,你好好的瞧吧!”    “是!金老板,你明天尚要作生意,先去歇息吧!”    “好吧!失陪了!”    “晚安!”    金龙山一去,闻湘便专心的藉着月色阅读着那三本册子。    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,天上的明月突然被一大片浓厚的黑云所遮掩,大地立即一片黝暗,闻湘却浑若未觉的继续阅读着。    那云层越积越多,而且赖着不走,因此,大地持续的黝暗着,闻湘仍然津津有味的阅读着。    突见一道瘦削的黑影自后方远处檐顶掠来,不久,便停在十五丈外的墙上向四周张望着。    黝暗之中,只见那人的双眼似炬闪闪生光,他突然瞧见坐在院中翻阅册子的闻湘,他在好奇之下,悄悄的掠入院中。    此时的闻湘明明听见异晌,他以为是夜猫在追逐,加上舍不得册中之精彩内容,因此,他继续的翻阅着。    那人隐在一株桂树旁瞧了片刻之后,忖道:“此人好精湛的目力呀!怪啦!瞧他挺陌生的,他是谁呢?”    倏听远方传来“咕!咕咕!”的夜鸟叫声,那人倏地朝外一弹,迅速的弹出墙外疾掠而出。    立见米高悄然自窗外探头张望一阵子,然后,匆匆的关窗离房。    不久,他在金龙山的房外轻轻的敲了“一长两短”立见金龙衫披衫启门,低声道:“主人,有何吩附?”    “方才漠北五邪中的三邪悄然掩入后院,他已经对阿湘起疑,你今后可要多加小心应对!”    “是!他的人呢?”    “已被夜鸟声引走。”    “主人,属下何时离开此地呢?”    “别急!先让阿湘弄清楚店中的业务吧!”    “是!”日子在米高及金龙山的暗中担心之下又过了一个月,不但漠北五邪未见人影,亦无人登门找喳。    相反的,由于逐渐接近年底,男女文定及嫁娶喜事日益增多,店中的生意更加兴旺了。    闻湘终于正式的坐上柜抬担任师傅工作了。    他的热心及畅谈天下奇珍异宝,迅速的获得客人的好奇及喜好,于是,日益有人找他作交易了。    他忙得连尿尿的时间险些抽不出来,午餐皆是“战斗式”的迅速解决,然后继续的作生意。    向师傅向文宗六字逐渐的打出知名度了。    怪的是,他白天如此忙,夜晚上榻之后,只要柴琴稍一暗示,他总是包卿满意的将她服侍得飘飘欲仙。    而他的精神反而更充沛哩!    米高知道其中的内幕,因此,他只是不时的将灵药交给柴氏,由她交给老阿妈及柴琴逐日服用。    因此,老阿妈日益耳聪目明,身手俐落了!    柴琴更是成熟,艳丽得似朵牡丹。    俗语说:“是福不是祸,是祸挡不过!”事情终于发生了。    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,亦见大慈大悲寻声感应观世音菩萨的“出家纪念日”老阿妈要去还愿了。    她曾经在襄阳紫竹寺许过愿,如今闻湘安然回来了,她虽然不能赴紫竹寺还愿,却要去观音山还愿。    因为,两处皆供奉观世音菩萨呀!    十九日一大早,天气甚为寒冷,闻湘已经陪着老阿妈、柴琴母女坐着马车来到瘦西湖尽头的观音山。    他们一下车,便发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的进出古刹中,香烟媳媳飘扬,倍添庄严肃穆之气氛。    老阿妈将一盘水莫捧在胸前肃然而行。    柴琴母女各持一对鲜花随侍在她的左右。    闻湘则提着金纸香在前开路。    他们终于来到寺前天公炉了,只见老阿妈双膝一屈,头顶着那盘水莫,沉稳的,肃容的向前跪行而去。    闻湘三人亦将手中之物高举过顶跪行而去。    这是她们出自至诚的方式,完全没有合乎正统的膜拜献礼方式,不过,却被一名知客僧发现了!    他立即肃容在前替她们清道。    此事立即引起在场善男信女的注目,其中赫然有五位一身灰袍,身材瘦削,神色阴骛的老者在内。    他们正是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